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更新时间:2014-12-06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那马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选择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就是指在充分分析资源、经济、技术、制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旅游开发及建设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先进经验进行的集中反映和高度概括。因此城郊生态农业园区的旅游开发模式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性,是对城郊生态农业园区旅游开发和建设的理论概括和抽象,能够指导同类地区生态农业园区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实践。同时,生态农业园区的旅游开发模式必须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以能够应用于经济实践。
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总结
为了凸显生态农业本色,本文将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的共同途径详细描述,遵循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将生态旅游融入其中,即构成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最基本模式。
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主要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农民拥有的土地、庭院作物和地方风俗为特色,以城市居民、工薪阶层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向往自然、回归田园的旅游需求。农家乐的规模一般较小,多属于家庭作坊式,且大多位于城市郊县,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都市周边的农家乐开发己初具规模,投资主体也由原来的农民转变成为企业,经营行为逐渐规范,投资规模也较中小城市扩大很多。
以科技为先导-一上海孙桥模式 该模式主张以现代科技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区别于传统生态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科技含量非常高,且此类园区一般位于大中城市周边,往往以巨大的客源市场为开发前提,投资成本与规模也较高,因此,该模式不适合小城市及郊县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上海孙桥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着重发挥自身高科技优势,将工厂化、设施化的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景点景区的布置与园区内各产业、各功能区交融渗透,真正实现了产加销、农科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市民农园”-一苏州未来农林模式 所谓市民农园,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参与体验农耕乐趣的旅游需求,向城市居民出租农民用地,建立生态农园,同时推出农民委托业务或亲自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将城市居民与农民紧密结合,充分体验参与农作生产的过程与乐趣。
早在上个世纪末,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就己经运用此模式进行旅游开发,该园区将土地分割为SOmZ/块,向城市居民招租。后来随着其他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该模式得到了演变与发展,由原来的农业转向林业、渔业等更多的产业类型,如市民种植纪念树、纪念林、市民租赁农舍经营农家乐等。 这种开发模式在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是以出售收获后的农产品来获得利益,而这种租赁农园从本质上出售的是农业生产的过程,即体验,租赁者是把生产过程作为产品的核心部分。
这种模式的应用原理是,园区将一定的区域设计规划成专门向城市居民出租的活动区,租赁者除需上缴一定的租金外,园区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代种、代养的服务,租赁者还可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喜好,选择耕种或养殖的物种种类。由于租赁者只有在节假日才到农场进行“体验式”劳动,因此园区还应为租赁者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家庭乡村旅馆等。
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总结
为了凸显生态农业本色,本文将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的共同途径详细描述,遵循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将生态旅游融入其中,即构成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最基本模式。
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主要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农民拥有的土地、庭院作物和地方风俗为特色,以城市居民、工薪阶层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向往自然、回归田园的旅游需求。农家乐的规模一般较小,多属于家庭作坊式,且大多位于城市郊县,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都市周边的农家乐开发己初具规模,投资主体也由原来的农民转变成为企业,经营行为逐渐规范,投资规模也较中小城市扩大很多。
以科技为先导-一上海孙桥模式 该模式主张以现代科技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区别于传统生态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科技含量非常高,且此类园区一般位于大中城市周边,往往以巨大的客源市场为开发前提,投资成本与规模也较高,因此,该模式不适合小城市及郊县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上海孙桥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着重发挥自身高科技优势,将工厂化、设施化的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景点景区的布置与园区内各产业、各功能区交融渗透,真正实现了产加销、农科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市民农园”-一苏州未来农林模式 所谓市民农园,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参与体验农耕乐趣的旅游需求,向城市居民出租农民用地,建立生态农园,同时推出农民委托业务或亲自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将城市居民与农民紧密结合,充分体验参与农作生产的过程与乐趣。
早在上个世纪末,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就己经运用此模式进行旅游开发,该园区将土地分割为SOmZ/块,向城市居民招租。后来随着其他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该模式得到了演变与发展,由原来的农业转向林业、渔业等更多的产业类型,如市民种植纪念树、纪念林、市民租赁农舍经营农家乐等。 这种开发模式在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是以出售收获后的农产品来获得利益,而这种租赁农园从本质上出售的是农业生产的过程,即体验,租赁者是把生产过程作为产品的核心部分。
这种模式的应用原理是,园区将一定的区域设计规划成专门向城市居民出租的活动区,租赁者除需上缴一定的租金外,园区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代种、代养的服务,租赁者还可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喜好,选择耕种或养殖的物种种类。由于租赁者只有在节假日才到农场进行“体验式”劳动,因此园区还应为租赁者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家庭乡村旅馆等。
- 上一篇:那马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 下一篇: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相关阅读
- ·国家关于农业观光园设计的分析你知道几条 2014-12-10
- ·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农业的需求 2014-12-10
- ·藏区乡村旅游规划特色 2014-12-09
- ·农业观光园设计成功案例 2014-12-09
-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乡村旅游经验 2014-12-08
- ·你不知道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2014-12-08
- ·揭秘生态旅游园区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2014-12-07
- ·园区留住游客的5大绝招 2014-12-07
- ·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014-12-07
- ·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2014-12-06
- ·那马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2014-12-06
-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优势与评价 2014-12-06